如何激励社会工作者

作者:    来源:    时间:2012-11-22

 

如何激励社会工作者
来源: [object] 中国社会报  时间: 2008-03-13 09:3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包括激励在内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如何激励社会工作人才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激励社会工作人才(尤其是在机构从事一线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可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
第一,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公平的薪酬和福利。社会工作强调服务和利他精神,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应把它作为一项事业,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份职业。社会工作者一般需要依靠这份职业获取工资收入以谋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与其能力和贡献相符的体面的薪酬和福利,不仅是对社会工作者工作努力的肯定,也为他(她)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提供了物质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没有满足的话,一般是缺乏动力的。所以,必须适当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现有工资水平,建立社会工作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但是,提供薪酬和福利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金钱虽不可忽略,但其仅是诸多激励手段之一。对于内在激励型的工作者而言,过分倚重金钱的作用,不但未必会提升工作者对工作的满意感,在一定情况下反而会减少工作者的内在激励,降低士气。(2)分配薪酬和福利必须公平。公平理论表明,影响员工行为的不仅是奖赏的绝对量,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奖赏分配的公平感受。如果分配量很大,但在机构内分配不公,奖赏非但起不了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如果分配量太低,当工作者与社会上的其他类似的专业工作者相比感到明显不公时,也会产生消极行为——比如,消极怠工或者辞职。所以,机构管理者必须制定公平和透明的奖赏制度,根据工作者的贡献或努力公正地进行内部分配,并使其与其他相当的专业工作者的薪酬和福利相比差异不大。(3)薪酬和福利分配可作为一种强化物,激励工作者的正面行为。对于机构所欲求的工作者的正面行为(如,提出合理化建议)可适当给予奖赏从而起到强化作用,促使这种行为再次或持续发生。
第二,注重工作设计,满足社会工作人才各方面的需求。激励的来源不仅来自薪酬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来自工作本身等内部因素。首先,机构管理者要注重工作设计和岗位安排,使工作者感受到工作本身是快乐的;尤其是,对于作为知识工作者的社会工作人才而言,设定具体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使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提升工作者的自我效能,让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能和发挥潜能,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次,要满足社会工作人才多方面的高层次的需求。社会工作机构不仅是完成组织目标的工具,也是满足人们需求的人性化载体。管理者要营造团体合作氛围,维持良好的同事互动关系,使工作者具有归属感;奖励、宣传和分享工作者的工作成果,让他们具有成就感;允许和鼓励工作者全面参与机构决策,让他们负起更大的责任,让他们具有权力感;尊重工作者,使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工作拥有决定权,让他们具有自主感。特别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时候,管理者要把每个工作者都视为独特的个体来对待。
第三,营造组织文化,内化组织目标。社会工作是一项价值取向的专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追求社会正义。对于多数作为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工作机构而言,它的使命和宗旨并非赚钱,而是实现助人自助和社会正义的价值。社会工作是一份职业,也是一项事业。在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收入的同时,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者也应该注重营造组织文化,强调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专业伦理,促使工作者内化这些价值观,从而提升工作者的工作动机。实际上,当工作者内化了这些价值观时,他们也会感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成就的,可以通过这样的工作达成自我实现。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