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媒体报道集
作者: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会员中心宣传组 来源: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 时间:2015-11-29
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在广州召开
南方日报讯(记者/王剑强)11月21日,由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主题为“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
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台湾、吉林、河南、贵州、四川、江西以及广东省内各地市两岸十地的300余名政界、学界、社工界“巨星”与“新星”参加会议。 论坛设置了“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功能与作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专业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内外修炼”三个分议题。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中山大学蔡禾教授、张和清教授、台湾非营利组织领导力发展协会会长郑杰榆博士等国内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界“巨星”,拿出最新研究成果展开高峰论坛。
在社会工作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热题,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可持续发展的难题的论述中,社会工作“服务型治理”的独特作用得到大家的认可。与会人员相信,广东社会工作将用实际行动生动展现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指导下的社会工作新常态。
论坛21日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广东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调研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调研报告》指出,2007年以来广东社会工作逐渐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在政府—市场—社会三元社会治理格局下,广东专业社会工作主要有四条发展路径:主导型、内生型、耦合型和驱动型。
四条路径比例大小依次是主导型、内生型、耦合型和驱动型,且存在动态变化趋势。不同发展路径内部和相互之间都存在较大张力,每条发展路径既有各自发展的优势和机遇,也有客观存在的劣势和挑战。
主导型路径便于发挥体制优势,能在最短时间内推动社会工作实现从无到有的巨大转变,但专业性存在行政干预的风险,且政府过度干预专业,会出现专业“失灵”或“变形”;内生型路径能最大程度坚守专业价值和方向,但往往缺乏传统体制的支持和帮助,推进过程举步维艰;耦合型路径最易于实现社会治理创新多元参与的目标,社会工作易于获得较大可能的发展机会和专业尊重,并成为激活传统体制的重要力量,但一定时期内易受传统力量的干扰,且由于传统体制根本未变,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瓶颈,发展空间有限;驱动型路径具有充足的发展动力,市场驱动成立的具有企业等背景的机构在机构管理、资源整合及对外宣传方面具有优势,但专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且存在因趋利而削弱公益性的风险。
报告认为,在尊重社会工作百花齐放发展态势的同时,未来一段时间加强行业规范化与专业化建设步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发展社会工作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专业服务和服务环境营造两个基本维度的内在匹配以防止二者彼此消耗。
《报告》还指出,未来优化各条发展路径必须从规划布局、思维转变、角色定位、制度构建和方法创新等多个方面来推进,要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各条发展路径短板问题解决,按照社会治理精细化要求,明确政府—市场—社会三元主体各方权利义务、角色定位和行动边界,建立完善互动平台、机制和制度,此外还要抓好社会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本土化、国际化“四化”建设,推动社会工作从展能困境到持续发展。
网址:http://kb.southcn.com/content/2015-11/21/content_137400277.htm
广东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调研报告发布
网址:http://v.gdtv.cn/html/ItemId142/2015-11-22/315659.html
购买社工服务广东欲入预算
政府购买40%出自广东
南都讯 记者吴润凯 通讯员黄广飞 刘春玲 全国每5名考取社工证人员,就有一名来自广东;政府每投入100元用于购买社工服务,至少就有40元出自广东。昨日,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在广州闭幕。论坛主题为“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南都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广东省民政厅接下来将争取把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纳入财政预算科目,以确保形成稳定长效的财政拨付机制和经费增长机制。
超40亿购买仍显不足
论坛主办方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广东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有4万多名考取社工证的人员,约占全国的20%,广泛分布在社工机构、居(村)委会、党政机关、行业组织和公益机构等;有超过800家社工机构,约占全国的27%。截至2014年底,全省投入财政、专项资金超过40亿元用于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约占全国的40%以上。
尽管广东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最舍得投钱,不过,与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仍普遍认为,省内多数地方对社会工作的投入犹显不足。省民政厅一名官员指出,珠三角各城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资金总额显著增长,政府财政预算所占比例逐步提高,但是公共财政预算尚未成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更多的地区还是采用福利彩票公益金购买服务或者根本还没有开展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已确立了公共财政在社会工作经费来源中的主渠道地位。
真正资金来源应是社会
对此,省民政厅社工处处长李进民表示,民政部门接下来将争取把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纳入财政预算科目,以确保形成稳定长效的财政拨付机制和经费增长机制。
论坛上的另一种声音则认为,社工组织不应过度依赖于政府“接济”。上述调研报告指出,目前社工机构对政府的依赖性还普遍比较大,一旦政策变化或购买服务的政府部门领导变化、思路调整等,社会工作也随之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社工及机构的成长、服务的持续进行和提升、服务成效的展现等均面临巨大挑战。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贺立平说,社工机构发展真正的资金来源应该是社会(包括企业),而不是政府。“依赖政府,每年获得购买服务的资金要用得干干净净,不能形成积累,社工机构难以预防风险。”他认为,社工机构每年应该留出10%—15%的资金,用于滚动发展,就跟企业一样,才能发展壮大。
网址:http://www.haosou.com/link?url=http%3A%2F%2Fepaper.oeeee
十地社工齐聚广州 论剑社会治理创新
新快报记者 周聪 通讯员 黄广飞 刘春玲 11月21日上午,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在广州召开,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台湾、广东等十地的社工,围绕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本次论坛持续两天,分别对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功能与作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专业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内外修炼等三个分议题进行探讨研究。论坛期间,与会人员还将前往广州市海珠区和佛山市南海区进行实地参观,对“三社联动”的运行机制和企业及社区社会工作进行探索。
同时,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发布了《广东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指出,2007年以来,广东社会工作逐渐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广东专业社会工作主要有主导型、内生型、耦合型和驱动型四条发展路径,并对四种路径进行分析,指出各自利弊,探讨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网址: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5-11/22/content_854050.htm
网址:http://news.ifeng.com/a/20151122/46339112_0.shtml
网址:http://www.0979qhnews.com/q/20151123/41991.html
网址:http://www.0591365.net/shehuibaoliao/22312.html
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上周六举行
桂城受邀分享社会工作模式
珠江时报讯(记者/曾蓉通讯员/冯洁仪)上周六,为期2天的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在广州召开,300余名政界、学界、社工界人士参加会议。桂城街道受邀参会并分享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模式。
此次论坛主题为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特邀桂城街道参会并现场分享桂城“模式”。该模式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抓,街道成立督导委员会,并成立事业单位编制的社工中心及建立创益中心,具体负责统筹全街道民政、教育、劳动、工会、团委等多个部门的需求,统一通过公益创投的形式进行项目设计和选拔,在大社会服务的范围内,按照各个部门和社区提交的申请,面向社工机构在内的社会公益组织投放项目。
“除了分享经验,我们组织了社工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前来学习。”“关爱桂城”建设督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雪琴表示,如“共建、共享”等社会工作与政府、市场和社会发展思路等,十分值得借鉴。
此外,昨天下午,由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医务专委会和“关爱桂城”建设督导委员会编制的《创新与未来——前行中的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在论坛上举行了发布仪式。
网址:http://szb.nanhaitoday.com/zjsb/html/2015-11/23/content_282452.htm
网址:http://www.fssgw.gov.cn/zdgz/shzzgz/201511/t20151123_5457558.html
网址:http://nanhai360.com/html/2015/guicheng_1126/64001.html
网址:http://xcb.nanhai.gov.cn/cms/html/10098/2015
刘京出席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并致辞
社工中国网消息:11月21日,由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主题为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台湾以及广东省内各地市两岸十地的300余名政界、学界、社工界代表参加会议。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受邀出席论坛并致辞。
刘京秘书长首先代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宫蒲光会长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
他在致辞中充分肯定广东、北京等地社会工作的成绩,也提出了目前普遍存在社工流失率高的现状。对于流失率高的问题,他认为要从政府需求、机构需求、社会工作者需求进行分析,强调了社会工作者在薪酬体系、职业晋升渠道、专业化本土化的实务技能三个维度方面的期待。
在解决策略方面,刘京表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筹资渠道应该多元化。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基金捐赠、市场化自我造血三个方面应该是筹资渠道来源组合的方向。他向与会者分享了公益时报从零起步到目前在公益慈善领域行业地位的实现路径,对比了广东、香港、美国等地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刘京还向与会者介绍,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发布了多个社会工作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标准,推出了注册老年社会工作师职业能力标准、注册社会工作督导职业能力标准、社会服务机构评估标准,旨在壮大行业组织的力量。
他表示,广东是经济改革的排头兵,也应该是社会工作创新模式的先行者。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广东,共同探索可持续自我良性发展的新模式。
据了解,论坛设置了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功能与作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专业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内外修炼三个分议题。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中山大学蔡禾教授、张和清教授、台湾非营利组织领导力发展协会会长郑杰榆博士等国内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界巨星,拿出最新研究成果展开高峰论坛。近40名发言人及39篇论文集优秀文章的系列论述,处处彰显出社会工作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在社会工作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热题,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可持续发展的难题的论述中,社会工作“服务型治理”的独特作用得到大家的认可。与会人员相信,广东社会工作将用实际行动生动展现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指导下的社会工作新常态。
网址:http://news.swchina.org/trends/2015/1122/24485.shtml
中社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出席 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
2015年11月21日,由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主题为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台湾及广东省内各地、市,的两岸十地约300余名政界、学界、社工界代表参加会议。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受邀出席论坛。
会上,赵蓬奇理事长向本次论坛的支持单位和协办单位表示感谢,并为本次论坛的支持单位和协办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论坛设置了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主论坛和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功能与作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和专业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内外修炼三个分论坛。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中山大学蔡禾教授、张和清教授,台湾非营利组织领导力发展协会会长郑杰榆博士等国内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界专家在分别论坛上做主题发言。近40名发言人及39篇论文集优秀文章的系列论述,体现出社会工作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赵蓬奇理事长参加多个分论坛,并与在场的与会人员就社会工作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宣传部)
网址:http://www.zsswdf.org/content/1211
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召开
11月21日,由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主题为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台湾、吉林、河南、贵州、四川、江西以及广东省内各地市两岸十地的300余名政界、学界、社工界“巨星”与“新星”参加会议。
论坛设置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功能与作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专业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内外修炼三个分议题。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中山大学蔡禾教授、张和清教授、台湾非营利组织领导力发展协会会长郑杰榆博士等国内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界巨星,拿出最新研究成果展开高峰论坛。近40名发言人及39篇论文集优秀文章的系列论述,处处彰显出社会工作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在社会工作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热题,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可持续发展的难题的论述中,社会工作“服务型治理”的独特作用得到大家的认可。与会人员相信,广东社会工作将用实际行动生动展现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指导下的社会工作新常态。
论坛21日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广东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调研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调研报告》指出,2007年以来广东社会工作逐渐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在政府-市场-社会三元社会治理格局下,广东专业社会工作主要有四条发展路径:主导型、内生型、耦合型和驱动型。四条路径比例大小依次是主导型、内生型、耦合型和驱动型,且存在动态变化趋势。不同发展路径内部和相互之间都存在较大张力,每条发展路径既有各自发展的优势和机遇,也有客观存在的劣势和挑战。主导型路径便于发挥体制优势,能在最短时间内推动社会工作实现从无到有的巨大转变,但专业性存在行政干预的风险,且政府过度干预专业,会出现专业“失灵”或“变形”;内生型路径能最大程度坚守专业价值和方向,但往往缺乏传统体制的支持和帮助,推进过程举步维艰;耦合型路径最易于实现社会治理创新多元参与的目标,社会工作易于获得较大可能的发展机会和专业尊重,并成为激活传统体制的重要力量,但一定时期内易受传统力量的干扰,且由于传统体制根本未变,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瓶颈,发展空间有限;驱动型路径具有充足的发展动力,市场驱动成立的具有企业等背景的机构在机构管理、资源整合及对外宣传方面具有优势,但专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且存在因趋利而削弱公益性的风险。报告认为,在尊重社会工作百花齐放发展态势的同时未来一段时间加强行业规范化与专业化建设步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发展社会工作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专业服务和服务环境营造两个基本维度的内在匹配以防止二者彼此消耗。《报告》还指出,未来优化各条发展路径必须从规划布局、思维转变、角色定位、制度构建和方法创新等多个方面来推进,要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各条发展路径短板问题解决,按照社会治理精细化要求,明确政府-市场-社会三元主体各方权利义务、角色定位和行动边界,建立完善互动平台、机制和制度,此外还要抓好社会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本土化、国际化“四化”建设,推动社会工作从展能困境到持续发展。
(广州日报记者乔军伟摄影报道)
网址:http://newsapp.gzdaily.com/jsp/share.jsp?code=MDAwMDA3MzU1NQ==&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我校师生参加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
2015年11月21日至22日,由广东省社会工作者联合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广东社会工作本色与本土论坛在广州顺利召开,论坛主题为“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台湾、吉林、河南、贵州、四川、江西以及广东省内各地市两岸十地的300余名政界、学界、社工界人士参加会议。
公共管理学院张玉院长作为主办方单位代表作了开幕式致辞。开幕式上,广东省民政厅李进民处长针对广东省社会工作发展状况进行汇报,并就我省未来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两个机制(政府购买机制和三社联动机制)及四个方向(资源整合、岗位开发、培训基础、职称建设)建设任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次论坛发布了广东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调研报告,并设置了“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功能与作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专业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内外修炼”三个分议题。公共管理学院马林芳、王建平、李锦顺、卓彩琴等教师作为论坛嘉宾参会,该院多名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参与此次论坛,并担任论坛志愿者工作,受到会务组的赞扬与肯定。
广东省社会工作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对其它省份社会工作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我校社会工作工作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省内高校专业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声誉,公共管理学院会继续大力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文/图 公共管理学院 马林芳)
网址:http://www.scau.edu.cn/xw/201511/t20151124_135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