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雁闹新春”案例精选一:金猴舞棒 品味春节——关爱新莞人子女服务

作者: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会员中心宣传组    来源: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    时间:2016-07-15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  项目方案

(一)   项目概述

本项目主要针对在春节期间因各种原因而留莞新莞人子女及其家庭面对生活单一、孤寂无聊的状态,通过组织以传统艺术和游戏为切入点的活动,在了解传统文化、实践传统游戏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在莞温馨快乐的春节,让小雁们共同度过一个开心难忘的春节;与此同时在服务互动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兴趣,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促进小雁们的成长。

1.项目背景

春节来临之际,部分新莞人因各种原因,留在了务工所在地过春节,与此同时,他们的子女也留在了东莞,或者从家乡与父母团聚。

东莞市桥头镇新莞人社工所服务范围的新莞人子女每天的生活圈子只有学校和社区周边;更有父母为子女的安全问题,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中。然而在春节这喜庆的日子里,很多新莞人子女“同伴”都会返乡过年,但部分“小候鸟”仍然会留在东莞,由于少了拜年、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这些“小候鸟”难免会感到无趣,孤单,无法体验到快乐新年的氛围和趣味童年的乐趣。

2.需求分析

1)新莞人子女春节快乐生活的需求

新莞人子女背井离乡,跟随父母来到外地打工,离开原有的朋友圈和生活地,因此群体的特殊性,大部分自卑内向,人际圈狭小,不适应城市生活,丢失春节期间该有的乐趣。在春节这样隆重的特殊日子,外来工子女对快乐的追求更加明显。

2)新莞人子女童年快乐游戏的需要

    新莞人子女往往因各种限制,他们的生活只能局限在学校和周边社区,加之文化、习俗、环境的限制导致他们没有太多的童年玩伴,进而无法获得童年游戏的经历,游戏对于孩子而言,它是表达情感、探索关系、描述经历及表达愿望的媒介,也是社会学习的重要过程。在春节期间,新莞人社工将以传统游戏为介入点,满足新莞人子女童年游戏经历的需要。

3)新莞人子女对个人兴趣发展的需要

新莞人子女由于长期生活环境的限制,父母忙于工作,社区支持网络不足,接受正面学习的环境只有学校,然而学校往往只以智力教学为主,无法满足处于青少年阶段的新莞人子女的实际需要,在春节期间新莞人社工将以传统艺术为切入点,让留莞新莞人子女在感受春节氛围的同时,了解和学习传统艺术。

3.可行性分析

1)本项目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场地支持

本次项目选址于东莞市桥头镇石水口村,该村建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1212月,一直致力于该社区常住人口服务,并针对新莞人子女及其家庭开展常规服务和主题服务,社工服务影响了在社区内大多数的新莞人子女及其家庭,拥有一定的服务对象。除此之外,社工也会定期到社区进行走访,和该社区的新莞人保持了相对良好的关系,方便本项目招募对象。

2)本项目拥有相关专业人才和志愿者人力资源

本项目共有四名工作人员,三名获得“助理社工师”证,三名社工长达4年以上工作经验,另外一名社工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能够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内各方面资源为项目开展提供支持,其中两名还是机构的督导人员,能够为项目提供指导意见。本项目在服务开展的背后有一支强大的关爱新莞人志愿服务队为其提供志愿者人力资源。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自新莞人社会工作服务开展以来,一直致力于拓展义工服务队伍,并创建专为新莞人群体提供服务的“关爱新莞人志愿服务队”,每年参与服务达300人次以上,可以很好地为项目提供人力支持和项目宣传效果。

(二)   项目目标

总目标:丰富留莞新莞人子女的春节生活,发展自己的兴趣,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促进小雁们的成长。

具体目标:

1.通过设计各种节目帮助新莞人子女丰富假期生活,让留莞的“小雁”们过一个温馨快乐的春节。

2.认识传统游戏,提供童年游戏经验的平台,满足新莞人子女童年游戏经历的需要。

    3.提高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发展自己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三)   项目活动内容

2016121日至31日,新莞人社工针对30名留守桥头过年的外来工子女及其家庭,开展“金猴舞棒 品味春节”系列活动。本次系列活动包含:“指尖上的传承”畅玩新春福剪纸、“和父母一起追忆逝去的童年”亲子趣味运动会、“滴墨山水 承杨经典”国画学习、“生活中的传承”传统艺术社区大舞台、“小游戏 大传承”传统桌面游戏探索、“颂武魂 传精神”探寻莫家拳、“灵动手指”民间陶泥制作七节活动。

序号

活动/内容

目标

日期

1

1、“指尖上的传承”畅玩新春福,作为此次项目的开始活动,邀请30名留莞新莞人子女家庭参加,主要做项目说明会、团队建设及对传统手工艺剪纸的认识和实践。

1)活动形式:PPT现场讲解简直、手工剪纸、作品展示

2)活动地点:桥头镇石水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3)招募对象:30留莞新莞人子女及5名关爱新莞人志愿者

 对项目做以宣传介绍,留莞新莞人子女对传统剪纸手工艺术的认识

127日下午15:0017:00

2

2、“和父母一起追忆逝去的童年”亲子趣味运动会,邀请30对家庭共同参加,让父母引导子女做童年时期的游戏;

1)活动形式:亲子趣味运动会

2)活动地点:桥头镇莲湖广场

3)招募对象:关爱新莞人志愿者10名、30名留莞新莞人家庭及其子女

 通过让子女和父母一起玩童年时期的游戏,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营造春节气氛。

131日下午09:0012:00

3

“滴墨山水 承杨经典”国画学习。通过让留莞新莞人子女学习中国画的知识,对其进行实践,并评选优秀作品进行分享。

1)活动形式:中国画学习,作品分享

2)活动地点:桥头镇石水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3)招募对象:关爱新莞人志愿者3名、30名留莞新莞人子女

  在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同时,让小朋友学习画画,另外通过评选,让外新莞人子女在其中建立自信

 

218日下午13:0015:30

4

“生活中的传承”传统艺术社区大舞台;由留莞新莞人子女编排相关的传统艺术节目和社区的传统艺术艺人同台演出;

(1)活动形式:艺术表演;

2)活动地点:桥头镇石水口舞台

3)招募对象:关爱新莞人志愿者10名、30名留莞新莞人子女;10名社区艺人

让新莞人子女在参加活动的同时编排传统艺术,同时上台表演,提高自信心

221日下午17:00-19:00

5

“小游戏 大传承”传统桌面游戏探索;指引留莞新莞人子女对传统的桌面游戏的实践

(1)活动形式:室内桌面游戏

(2)活动地点:桥头镇石水口

(3)招募对象:关爱新莞人志愿者3名、30名留莞新莞人子女

   通过传统桌面游戏,让新莞人子女挖掘自身的潜能;

223日上午10:00-12:00

 

6

“颂武魂 传精神”探寻莫家拳由莫家拳传承者引导新莞人子女,了解桥头莫家拳文化和历史,学习莫家拳。

(2)活动形式:讲解莫家拳文化,学习莫家拳武术套路;

2)活动地点:桥头镇莫家拳武术基地

3)招募对象:关爱新莞人志愿者5名、30名留莞新莞人子女

  让留莞新莞人子女学习莫家拳,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发掘自己的兴趣

 

 

225日下午14:00-17:00

 

7

“灵动手指”民间陶泥制作;新老莞人子女及其家庭共同探访民间陶泥艺术,进一步熟悉中国传统艺术;

(4)活动形式:参观、陶泥制作

(5)活动地点:东莞民间陶泥馆

(6)招募对象:关爱新莞人志愿者5名、30名新莞人子女

  通过参观陶泥馆和学习制作,挖掘自身的兴趣

228日上午14:00-17:00

 

(四)   项目进度安排

本项目分四个阶段进行,包括项目前期、项目初期、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具体说来:

1.项目前期:2016.1.15-2016.1.21

主要是走访社区留莞新莞人子女的服务需求,结合实际需求,撰写项目申报表;

2.项目初期:2016.1.21-2016.1.25

项目的宣传及项目服务对象的筛选

方法:大量的海报横幅的宣传、实地宣传、社工宣讲会、社工宣传活动、志愿者服务、信息平台宣传。

3.实施阶段:2016.1.27-2016.2.28

   内容:资源整合,整合利用社会物资、义工等资源;联合志愿者做好分工安排;开展主题活动。

4、总结阶段:2016.2.29-2016.3.1

   内容:项目总结会、网站公布项目成效信息等

(五)   项目宣传方式

大量的海报横幅的宣传、实地宣传、社工宣讲会、社工宣传活动、志愿者服务、信息平台宣传。

1.寻求合作

联系社会公益组织和外来工服务NGO,沟通项目服务,协助宣传招募工作;

2.张贴广告

    制定项目服务宣传海报,张贴宣传栏,在全镇范围内进行社工及项目计划的的宣传;

3.实地宣传

    ①设摊摆点,采取现场报名沟通报名方式。结合传单和展板展示的方式,介绍项目内容,并将课程内容和安排表发给有意愿报名的新莞人家庭;

     ②深入学校、社区和工业区:定期在各社区和工业区举办项目宣传招募活动。

     ③在社工、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宣传。

4.媒体宣传

     ①运用机构自媒体(微信、微博、网站、纸媒等)平台扩大宣传;

     ②联合电视媒体、新闻报纸做项目服务宣传及展示。

二、  总结报告

(一)项目完成情况

项目活动完成情况

直接服务对象人数

264

义工人数

33

序号

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

参与

人数

活动结果

1

“指尖上的传承”畅玩新春福

128

石水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28

    营造春节氛围,动手学习传统剪纸技术

2

“和父母一起追忆逝去的童年”亲子趣味活动

131

石水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43

   提供一个空间给家长和小孩共同完成父母小时候的游戏任务,寓知识于游戏中,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创造力。

3

“滴墨山水 承杨经典”国画学习

218

石水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42

积极营造温馨的新春氛围;

学习传统国画的绘画形式,增强新莞人子女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和谐发展。

4

“小游戏 大传承”传统桌面游戏探索

220

石水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36

认识中国传统经典玩具;让参与者能够感受传统玩具的魅力。

5

“生活中的传承”传统艺术舞台表演

221

石水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36

以传统艺术为载体,让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展示才艺,增强其自信;学习和了解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只是

6

“颂武魂 传精神”探寻莫家拳

224

桥头镇莫家拳武术馆

38

 学习桥头镇“莫家拳”本地文化;展示“莫家拳”拳法,发扬武术精神。

7

“灵动手指”民间陶泥制作

224

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

41

了解陶泥的制作工艺和增进亲子情感;学习和了解传统陶泥艺术

             

(二)项目目标达成与成效

1.通过设计各种节目帮助新莞人子女丰富假期生活,让留莞的“小雁”们过一个温馨快乐的春节。新莞人子女假期生活得到了丰富,留莞的“小雁”们过一个温馨快乐的春节。项目开展7场活动,全部在春节期间并以春节为背景,同时在内容设计方面更多的贴近他们的个人生活,添加大量的喜庆元素,让他们感到浓烈的春节氛围。在调查问卷当中服务对象90.38%表对对于整个项目活动表示非常满意,他们能够在春节期间获得一个较好的体验,满足了他们对于快乐节日生活的需要。

2.认识传统游戏,提供童年游戏经验的平台,满足新莞人子女童年游戏经历的需要。提供“和父母一起追忆逝去的童年”的亲子趣味运动会和父母一起玩父母小时候的游戏、学习中国四大智益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对于游戏的好奇,同时学习和了解传统游戏的文化和历史,98%的参与者满意整个项目的活动内容设计。

3.提高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发展自己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在传统艺术方面,以剪纸艺术、国画学习、传统艺术表演以及陶泥制作等环节的安排,提高了青少年对于传统艺术的认识,同时以服务开展地的文化为载体(荷花、莫家拳),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传统游戏的喜好,发展青少年的兴趣,

4.项目志愿者只要是以学生志愿者(本地高中生)为主题,在项目中发挥了角色,主要以协助、支持活动的开展,并在其中收获个人的能力成长。志愿者们就其自身的的参与经验,对项目服务持肯定态度,认为项目服务为服务对象带来了积极的改变和成长,其次志愿者群体和留莞新莞人子女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利于促进文化的融合;最后志愿者这一群体本身亦有收获,特别是作为高中生,即帮助他人的时候,也是在帮助自己自我成长。

(三)项目反思及建议

1.由于项目周期太短,加之传统文化本身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不高,导致部分青少年参与度不高,希望能够延长项目周期或强化对某一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延伸性服务;

2.小雁闹新春项目结束之后,对于后续优秀的延续性项目运作也能够提供持续的支持;

三、  督导点评

项目有七项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且贴合主题,参加者能体验到传统游戏,新春文化及亲子互动等成果,亦让一批高中学生能体验及践行义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