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闹新春 乐在霞涌——关爱异地务工子女计划

作者: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会员中心宣传组    来源: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    时间:2016-08-09

 

惠州市公民伙伴社工服务中心

 

一、项目方案

(一)项目概述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人口流动日益频繁,2013年以来,为让留粤的“小雁”们过一个温馨快乐的春节,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秉承“需求来自坊间,资源来自坊间、组织力量来自坊间”的活动原则,于每年春节前后组织开展“小雁闹新春”活动,用以提升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对广东的归属感,促进异地人口与当地居民的共融。

1)项目背景

    据统计,惠州市大亚湾区霞涌街道霞涌社区人口近万人,异地务工人员(多来自四川、湖南)占2/3以上,本地居民与异地务工人员间的关系总体较为平稳,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分片区居住,相互间互动少,时而有矛盾,部分本地居民限制子女与异地务工子女一起玩耍等。另外,跟随父母来到霞涌的孩子也承受着身份与心理上的压力,不能很好适应当地的生活和学习,由于父母(基本为渔民,晚上出海打渔,白天睡觉,空闲时间打麻将)工作繁忙,孩子成绩不好、叛逆等因素,这些家庭存在着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缺乏等问题,这些跟随父母到霞涌生活、读书的孩子们不乏出现种种问题,特别是在春节这喜庆的日子里,很多“同伴”都会返乡过年,由于返乡车票难买等原因,部分“小候鸟”仍然会留在霞涌,少了拜年、与亲友团聚的机会,这些“小候鸟”难免会倍感到无趣。

2)需求分析

①异地务工子女对快乐的需求

异地务工子女背井离乡,跟随父母来到霞涌生活学习,离开原有的朋友圈和生活地,大部分特立独行、性格孤僻、自卑内向,人际圈狭小,丢失童年生活该有的乐趣,特别是在春节这样隆重的节日里,异地工子女对快乐的追求更加明显。   

②增进异地务工子女与家长沟通的需求

    因工作的特殊性,大部分来霞涌工作的异地务工者都是渔民或在石化区上班,多为晚上上班,白天补眠或经常加班,这使得他们缺乏与子女沟通的机会,因而导致感情的疏离。本项目将通过提供彼此间的互动平台以增加亲子间的沟通交流。

③社会参与、促进“小候鸟”融入本地社区的需求

尽管部分“小候鸟”已在霞涌生活一段时间,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他们融入本地社区有一定的难度。本项目将为“小候鸟”提供一定的机会与平台接触本地人、熟悉本地社区,参与社区事务,使“小候鸟”对本地社区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培育社区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

(二)项目目标

1.丰富异地务工家庭生活,帮助异地务工子女认识霞涌的春节风俗、文化,使得异地务工者及其子女能过一个开心难忘的新年;

2.促进10户以上的异地务工家庭的亲子关系;

3.组建一支有10个以上异地务工子女的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弱势群体服务至少一次。

(三)项目活动内容

1、“海澜之声”歌唱小组:

小组内容互动游戏穿插、歌曲教学、小组演习。

小组时间:125-220

小组地点:霞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小组形式:互动、教学、游戏

小组目标:通过本次的歌唱小组培养组员的兴趣爱好,在小组中提高组员的相互合作意识;组建歌唱队,提高组员自信心,培育社区组织。

2、巧手宝宝工作坊:

活动内容为制作灯笼、剪窗花。

活动时间:13115:00-16:30

活动地点:霞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活动形式:互动、教学

活动目标:通过亲子制作春节喜庆物品,分享各地春节习俗,形成和谐共融的氛围,增进亲子互动,融洽亲子关系。

3、年货公益集市,小摊主征集令:

活动内容为公益义卖。

活动时间:2215:00-17:00

活动地点:霞涌街道办门口

活动形式:义卖

活动目标:通过该平台展示“巧手宝宝工作坊”作品及创意年货,提高组员自信心与价值感;通过本次的义卖活动培养组员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参与者体会买卖的乐趣,体验购置年货的热闹氛围。

4、温暖“大汤圆”,喜庆大团圆--霞涌元宵文化共融:

活动内容为猜灯谜、做汤圆、吃汤圆、异地务工子女节目表演。

活动时间:22014:00-17:00

活动地点:霞涌社区

活动形式:互动、节目表演及观看

活动目标:通过做霞涌渔民特产“大团圆”、猜灯谜等活动,为异地务工子女与社区居民之间相互交流、互动提供机会,通过社工的引导,让居民产生社区共融的意识和理念;通过节目表演,提供异地务工子女展示才艺的平台,提高其自信心。

(四)项目进度安排

宣传招募:(2016118-2016123日),通过网站、微信、微博、QQ等公众平台及学校进行宣传招募。

各子项目实行:(2016125-2016220日)

1、“海澜之声”歌唱小组

2016118-2016123日:进校(中学、小学)及社区宣传,组员招募;

2016125-2016219日:小组服务开展;

2016220日:小组成果展(结合元宵活动)

2、巧手宝宝工作坊

2016120-2016127日:社区宣传,成员招募;

2016131日:工作坊服务开展;

201622日:工作坊成果展(结合公益集市活动)

3、年货公益集市,小摊主征集令

2016120-2016131日:活动宣传,招募小摊主及公益作品;

201622日:公益集市社区活动开展

4、温暖“大汤圆”,喜庆大团圆--霞涌元宵文化共融

201621-2016215日:活动宣传,招募节目及志愿者,联系社区、街道;

2016215-2016219日:准备物资、彩排节目、邀请服务对象(社区残障人士、困难老年人等)

2016220日:元宵活动开展

项目总结,整理资料:(2016220-2016229日)

(二)项目宣传方式

1.制作相关的宣传单,通过QQ、微博、微信等网络形式向社区居民发布;

2.利用中心的恒常服务:便民服务平台、周六影院、五点学堂、义诊等招募;

3.服务和宣传过程中充分与街道、社区居委、学校合作,利用校方、居委宣传平台,同时在社区张贴宣传单、外展宣传、电访、如何探访等形式向异地工家庭开展招募工作;

4.通过公益集市义卖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力。

二、项目总结

(一)项目完成情况

2016126日至2016226日,以霞涌社区异地务工亲子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新春活动。现量化服务量统计为:工作坊1节,服务人数达20人;活动2节,服务人数达75人;合唱团6节,服务人次达36人次。服务人次共达131人次。

(二)项目目标达成与成效

1、“海澜之声”合唱团

“海澜之声”合唱团成员有7名,以“老师教导,学生学习,社工协助管理”的方式培养社区青少年歌唱的兴趣。搭建了一个青少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青少年在团队中学习成长、信任合作,并参与展示自我社区义演活动,提升了其自我成就感和价值感,提高了组员自信心,初步培育成为了一个拥有7名组员的社区组织,参与社区演出两次,参与“寒潮送温暖,社区弱势群体”主题探访两次,合唱团服务人次达96人次。

2、社工与你同行迎新春活动

 本次活动原计划是开展“年货公益集市,小摊主征集令”,但由于年前气温骤降,同时连日阴雨,开展室外活动的难度大大增加,为此中心更改了活动方案:联动了十多名异地务工子女及邀请了社区5名残疾人及30名高龄长者参与,通过播放异地务工子女参与中心互动视频,改善居民对异地务工子女的片面看法;通过邀请社区渔民志愿者制作本地特色“大汤圆”分享给活动参与者及“阿水的故事”促进本地居民与异地务工子女间的互动和交流,异地务工子女在品尝“大团圆”的同时更是体验了本地的文化习俗;邀请“海澜之声”合唱团的表演,提供异地务工子女展示才艺的平台,提高其自信心,同时弘扬了传统尊老爱幼美德,营造了全社区扶残助残的氛围。

3、“欢乐与共,巧手接春”亲子工作坊  

 该工作坊为原方案中的“巧手宝宝工作坊”,据统计有8对异地务工亲子家庭参与活动。工作坊通过亲子家庭自我介绍促进参与家庭间的认识和了解;负责社工设计了有趣的“亲子接力球”PK游戏,在游戏中增强亲子互动的频率,增进了亲子关系;社工带领亲子家庭利用红纸学习具有年味的“囍、福、春”等字样的剪纸,同时加入本地的春节风俗习惯介绍,促进了亲子间的互动和交流,及对社区春节文化的了解,以更好地融入霞涌社区,100%的参与者表示本次活动达到了其与家人聚会的目的,增进了与家人的感情,活动目标设定已达成。

4、“欢庆元宵,乐在霞涌”元宵活动

    原活动方案中的“温暖大汤圆,喜庆大团圆--霞涌元宵文化共融”,由于年前“社工与你同行迎新春活动”中已经含有原方案的元素,所以本活动有所变动,邀请了社区8对异地务工亲子家庭和2对本地亲子家庭,通过“击鼓传花”等游戏让亲子家庭介绍自己和省份,促进了亲子家庭相互间的认识和了解;在“萝卜蹲”和“妈妈的手”亲子游戏中让亲子齐参与。A、“萝卜蹲”游戏先让孩子进行比赛,父母为孩子加油;继而设计胜出的家庭以“家长+孩子”的参赛形式,考验亲子间的默契和配合;B、“妈妈的手”游戏中让孩子带上眼罩从众多的家长中“摸”出自己家长的手,并给予拥抱,认错者则需要对自己的家长说“我爱你”,该游戏旨在让孩子表达爱的语言,说出“妈妈我爱你”,以增进亲子感情,促进亲子关系;C、为丰富年味主题,活动收集了异地务工亲子家庭5份年味菜肴和本地居民2份年味佳肴共7分特色年味,邀请项目观察员和居委工作人员做评委,进行最佳年味评选,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最后进行年味的分享,设计“吃汤圆,评各方年味”环节,促进了亲子家庭、本地与异地家庭的互动和交流,88%的参与者表示自己在活动中结识了亲朋友,自己和家人都玩得很开心,活动设定目标均已达成。

(三)项目亮点

1、建立异地务工亲子家庭档案

 在项目开展前期,社工在成员招募过程中遇到成员招募难的问题,一度处于被动中。通过思考分析的原因是社工不了解社区异地务工家庭的信息。为此,社工主动出击,通过“扫楼”的方式收集异地务工家庭信息建立家庭档案,有利于资源信息的整合,服务的开展,同时也为社区的异地务工家庭进行了档案的建立。

2、搭建异地务工亲子家庭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平台

 在我们平常服务了解到本地居民对异地务工及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和排斥,平时生活分片区居住,相互间互动少,时而有矛盾,部分本地居民甚至限制子女与异地务工子女一起玩耍等。为此,有必要搭建一个异地务工亲子家庭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平台,促进彼此间的认识和了解,打破以往不正确的认识,促进彼此间的融洽。

三、督导点评

1. 服务设计有较强的逻辑性,服务内容丰富,能在新年期间持续地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其家庭提供系列性服务,服务成效较明显,且能培育出一支当地的外来工子女义工团队,在项目结束后仍能持续不断地通过义工团队的力量,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服务。项目在组委会提供的资金基础上还能整合1000元用于服务中,使得服务内容更充实,资金使用合理。

2. 服务设计紧扣活动主题,手法多元且能充分调动服务对象参与性。积极整合项目资源,并自筹经费运用到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