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2 © 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
版权申明:本站登载的部分信息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师原作者所有
转载申明:请在转载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相关处理
20个街道试点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作者: 来源: 时间:2012-11-20
来源:广州日报大洋网 时间:2011/2/21
提要:目前,全市共有20个街道开展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试点建设。在试点阶段,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将共同投入8000万元,从居民最需要的服务项目入手,逐步将星光老年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站、青少年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志愿者(义工)工作站、文化站、退管服务等社区服务项目和资源整合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学习香港经验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幸福
随着城市社会转型和企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以前由单位帮助解决的问题都转到了社区。广州市目前有1491个社区,“幸福指数”高不高,与社区生活和谐不和谐、愉快不愉快息息相关。
广州市把社区建设作为后亚运时代切实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重中之重来抓,把社区建设工作列为制订中的全市“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书记张广宁、市长万庆良在中共广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闭幕会议上强调:今年要以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为着眼点,以提高社区建设水平为突破口,立足社区为市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社区打造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窗口”、市民享受生活的“幸福港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感受到幸福。
香港社区服务内容“多到你估唔到”
目前,香港八成的社会服务工作由非政府机构提供,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服务政策、拟定发展方向、向立法会申请拨款、监察非政府机构的服务以及提供法定及核心社会服务等工作,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香港社会服务内容多到你估唔到”,“取经”归来的民政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以荃湾及葵青区为例,397个各类福利服务机构,可为荃湾及葵青区的81万居民提供10大类,119项的全方位福利服务,从幼儿服务、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紧急救济、儿童及青少年服务、感化服务、长者服务等日常性服务到交通意外伤亡援助、儿童紧急寄养、家庭危机支援、长者住宿暂托服务、严重残疾人日间照顾服务、视障人士康复及训练等各类贴心服务项目,为香港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其中一大亮点,便是2000年以来设立的提供“一站式”社会服务的综合服务中心。
以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突破口
2009年以来,时任市长张广宁,副市长陈国先后带队,与市有关职能部门、区(县级市)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一起,专题考察了香港、新加坡社会服务工作。2009年9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多元化的社区服务,积极推进在街道组建社区服务中心,不断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其中,学习借鉴香港社会管理服务的先进经验,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广州市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先行先试的突破口。
2010年7月,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推进我市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从2010年起,全市的街道分步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每个区(县级市)至少选择1条街道作为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试点,基础较好的区可以选择2至3条街道作为试点。
目前,全市共有20个街道开展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试点建设。在试点阶段,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将共同投入8000万元,从居民最需要的服务项目入手,逐步将星光老年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站、青少年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志愿者(义工)工作站、文化站、退管服务等社区服务项目和资源整合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街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或是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或是政府直接管理模式,或是混合模式,切实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场所。
街道“托老所”受街坊欢迎
荔湾区逢源街辖区内面积0.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1.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0.97%,低保、低收入、残疾等困难群体约2000多人,约占总人口的3.2%,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密集的老城区街道。逢源街成立逢源人家服务中心后,为社区长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为孤儿、单亲家庭及缺乏家庭照顾的青少年提供成长辅导服务,为智障人士提供拓展潜能服务,以及为社区群众提供婚姻辅导、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居家养老服务、“连心线”呼援服务、图书、电子阅览、义工服务等综合服务。去年7月16日,广州市首个“托老所”——逢源邻舍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开业了。这是一种养老新形式: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父母的中青年人,早晨将老人送到这里“日托”,傍晚下班后再把老人接回,每月只需交基本护理费200元,孤老、特困户免费,伙食费为早餐3元,中、晚餐6元。该中心为老人们专门定做了不少康复器材,甚至一把普通的椅子也是根据老人的需要特别定制的。82岁老人冯明谦的儿子来接父亲回家时,他告诉记者,来这里虽然才四五天,但老人家的精神面貌已大大改善,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我们做儿女的白天上班,让老人一个人在家不放心,也不忍心。看到她们把我们的长辈照顾得这么好,这么多老人又可以一起聊天,我们很放心。”
“把管理职能剥离,把更多的服务职能引进来。”逢源街有关负责人说,整个社区服务组织的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无论是传统的“居委大妈”,还是此前更着重于办理各项证件证明的社区中心,都不可能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社区服务需求,“由政府购买服务,把这些工作交给更专业的社会非营利组织,才是可行之路”。
沙园街地处海珠区西部,是以大企业宿舍区、新开发社区和部分城中村组成的混合社区。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几位老人在一位社工的引领下做“减压操”。据介绍,从今年开始,街道将投入200万元购买社会专业团体开展家庭服务、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残障康复服务、义工培训与服务、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等6大服务。
民政部门表示,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健全社区服务中心信息网络平台,使之一头连着社区广大居民,一头连着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齐抓共管”解决居民生活需求问题的社区服务网络。(文 记者倪明 通讯员穗民宣、黄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