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2 © 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
版权申明:本站登载的部分信息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师原作者所有
转载申明:请在转载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相关处理
深圳民政:全国社会建设“报春花”
作者: 来源: 时间:2012-11-20
部门联动,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服务管理机制,与国税局、地税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公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深化我市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通知》等,积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合作,形成管理合力,共同促进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
创新探索再开民政工作新局面
创新社区服务机制。编制《深圳市社区服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奠定了民政在社区服务中的统筹地位,整合社区资源,制定以人口为基本单元的社区设施配置标准,形成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支撑的社区服务机制,构建非行政化提供和跨部门、综合性的社区服务模式。
设立第二条保障线。出台《深圳市低收入居民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救助范围扩大至低保标准1.5倍的低收入群众,并首次对非户籍困难居民救助做出制度性安排。同时低保标准从415元提高至450元,并为低保对象发放每人每月50元的物价补贴,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影响。
以网络问政推进殡葬改革。开展了首次殡葬专题网络问政,点击量达到17526次,在充分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加大殡葬服务改革力度,全部殡葬用品销售价格比物价部门的核定价低25%,市民治丧费用平均下降31%,并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免费殡葬服务。
建立公益金与财政资金对接机制。由公益金开拓项目、财政预算资金承接成熟项目的机制实现零的突破。高龄老人津贴项目的资金来源从公益金转为财政保障。全年安排福彩公益金3.1亿元,资助了43大类的公益慈善、社会福利项目,其中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方式,投入3500多万元资助社会组织开展了75个公益服务项目。
推进区域民政合作。一是全面引入香港社工督导,开展跨界合作。二是在《珠江口东岸地区民政事业发展合作备忘录》的框架下,推出深莞惠老人优待“一证通”项目,凭老年优待证可免费进入三市65个景点和公园。三是与惠州、韶关、化州等地合作建立流浪精神病人、孤残儿童异地安置机制,实现了异地福利资源和救助资源共享。四是建立援疆喀什社会工作站,推进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五是与香港社会福利界形成共识,在社会服务公益慈善事业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
推进各项工作优化民心网
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建设。确定66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188个服务网点,养老服务覆盖全市所有街道;对户籍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紧急呼援服务,为80岁以上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意外医疗保险;加大对困境儿童救助力度,建立儿童大病救助制度、残疾儿童报告制度,制定孤残儿童养育标准,市社会福利中心与爱心企业共同建立大龄孤残儿童实习、培训和就业的平台。
双拥优抚不断加强。全面开展创建第九届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区)活动。广泛开展优抚制度建设和优抚对象生活状况调查,建立了“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医疗优惠+医疗救助”的优抚医疗保障体系。
安置改革深入开展。建立“双退”安置工作协调机制,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军休服务社会化、军供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安置任务圆满完成,涉军信访维稳成效明显。
社区建设显著进步。开通社区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推进阳光政府向基层延伸。以“邻里互助”计划为载体,增强居委会的自我服务功能。实施固本强基社区建设计划,全市投入4.09亿元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省、市“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达76%和85%。
社会工作有新发展。制订岗位设置指引,在市局系统设置编制内社工岗位。启动社工服务项目购买试点,积极推动社工服务机构从中介型向实体型转变。成立现代公益组织评估与研究中心,开展机构评估和课题研究。组织公益创意项目电视大赛,探索公益项目创投新方式。社工首次大规模全方位参与富士康应急事件处置工作。我市共有43个机构提供社工服务,全市社工师和助理社工师达2529人,其中,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达1300多名。
打造“全民慈善”形成氛围。举办“鹏城慈善奖”表彰活动,发布“深圳慈善榜”,大力弘扬慈善精神。在邮政网点设立1700多个“慈善捐赠服务中心”,在联通网点设立1500多个长期募捐站,借助商业营销网点,把慈善工作延伸到全市的各个角落,玉树地震筹集捐款超过2亿元。
争当全国社会建设排头兵
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回顾过去一年的路程,让我们倍感自豪。民政工作越来越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民政的地位有了极大提升,民政的作用愈发凸显,民政的形象更加鲜明,民政的影响更加广泛。民政工作正从后台走向前台,从边缘走向中心,传统民政正在向现代民政转型。”
刘润华说,民政工作能有今天的地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民政部、省民政厅悉心指导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民政工作者多年来孜孜以求、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结果。全市民政工作者以贯彻落实“部市协议”为抓手,全方位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以召开全市社会建设大会为契机,编制《深圳市社区服务“十二五”规划》,以社区服务带动社会服务,以社区建设带动社会建设。在过去一年,民政事业改革实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专项改革到综合配套改革的转变。改革带动了我市民政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敢闯敢试探索新路
在过去一年里,深圳民政工作硕果累累,满怀敢闯敢试精神,一路收获鲜花和掌声。
去年初,“深圳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审组委会高度评价深圳“划清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界限,形成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的合力”,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获奖奖杯及证书被市博物馆收藏并作为《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展品。
2010年中国社会界揭晓十大年度中国社工人物和十大年度社工事件,深圳均入选:深圳社工模式被民政部肯定和全国推广,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成为十大年度人物;
深圳社工介入“富士康员工关爱”行动,是全国的社会工作者首次大规模、全方位参与公共危机的救援行动,危机干预为社会工作实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及举办“社会工作国际论坛”进入十大年度社工事件。
市民管局与全国总工会并列被《南风窗》杂志评为“2010为了公共利益年度榜年度组织”。颁奖评价:深圳逐渐取消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开放登记注册门槛,释放社会空间,是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多年来创新努力的方向,也是在全国社会组织管 理体制中在制度改革上迈步最大的实践。这一管理体制上的创新与在第一线实践的人们的创新意识和承担精神分不开。
七个民政的“十二五”规划史无前例地被列为全市专项规划,其中《深圳市社区服务“十二五”规划》上升为重点规划,并作为会议材料在全市社会建设大会上印发。完成“我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建设公民社会”等重大课题,为进一步落实“部市协议”打下坚实基础。加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分别有5篇和9篇论文被评为民政部和广东省民政厅优秀论文。
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3.20亿元,增长率16.64%,销量稳居全国城市排名第三。
基层民政亮点纷呈
在过去一年,各区民政部门大胆创新,呈现出市区联动的喜人态势:
福田区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创建“大管家”居民生活服务平台;
罗湖区全面推进社区自治,促进社区治理模式从行政主导型向政社合作型转变;
盐田区在全市率先召开全区社会建设大会,提出以社区建设牵动社会建设;
南山区打造了社工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了各种社区资源;
宝安区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提升了救助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龙岗区率先出台《龙岗区百名社会工作高级人才培养选拔实施办法》;
光明、坪山新区积极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