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2 © 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
版权申明:本站登载的部分信息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师原作者所有
转载申明:请在转载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相关处理
深圳社工要多实践多调研
作者: 来源: 时间:2012-11-20
来源:深圳商报 来源:2011年03月14日
直面问题,寻找突破口,为深圳社会建设发展献出锦囊妙计。日前,由深圳市社工协会举办的“社会建设大讲堂”大型公益讲座开锣,首讲邀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全国社会工作专家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徐永祥,并召开“社会和谐与新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交流会,来自政府部门、社工机构的负责人和一线社工共论社工建设与发展。
深港合作完善社工教育
作为移民城市,深圳有大量外来人口,从事社工工作的人员多是高校毕业生或社工工作年限较短,经验不足,这些人如何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徐永祥认为,社会服务对社工人才的需求空间很大,但目前,中国的社工专业大学教育却很难培养出“成熟”人才。“按照国际标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中,必须有800个小时的专业实习,这有严格要求。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是做不到。”
他说,教育部门规定,4年大学教学学时不能超过4000小时,往往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教育学科已占去不少学时。五分之一学时用来进行专业实习,学校往往只能通过计划外时间予以实行。中国社工协会近年向全国200多所高校呼吁,要重视社工专业实习时间,加强人才实践培养。
深圳在发展社工服务之初,通过高薪聘请香港督导指导一线社工开展工作。市民政局社工处处长骆冰表示,香港同行反映,香港督导到深圳是带实习生的,这是因高校实习时间不足所致。“经过两年来的学徒式指导,深圳一线社工毕业了,香港督导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块的不足。”
社工要懂得整合资源
“社工的特点就是整合各方资源,把资源联系起来;如果事事都是社工自己做,绝对不是成功的社工。”针对社工如何在复杂的社区环境中真正发挥作用,徐永祥说,一方面要能够整合资源、运用资源,同时要准确把握服务对象的需求。徐永祥以日本社区灾害管理为例,在日本,遇到水灾、火灾等灾害先救谁,都有管理秩序。因为此前志愿者已经上门拜访过,对社区本身资源进行了解和掌握。徐永祥认为,外来人口也是资源,如何能把他们动员起来变成志愿者,这是社工要考虑的问题。
服务中心要让居民满意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不是简单地让社工机构去做一个项目,而是要把它打造成为所有社区居民提供各方面服务的平台。”《深圳社区服务规划》预计本月底出台,作为提供跨部门、综合性、非行政化服务的新模式,社区服务为社会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市民政局社工处处长骆冰认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要吸纳各类型的复合型人才,在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中,社工居于专业统筹主导的地位。今年要设立1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不久将出台具体的服务标准指引,其中包括具体的人员设置要求。他提出,由于社区资源相对分割,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也将采取打包方式,把几个社区整合出一个相对较大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利于资源的配置和服务的多元化。
政府不能“包养”社工机构
由于社工机构靠岗位社工“起家”,单纯按政府购买社工岗位的经费支撑,统计显示,去年全市40多家社工服务机构,一半亏损,仅18家略有盈余。
在香港,公益机构70%的经费支持来自政府,至少有30%经费由社会公益机构自筹解决,深圳社工机构发展应参照香港模式。
骆冰表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应成为社工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的新舞台。今年是社区服务综合中心推进的第一年,十二五期间,深圳计划建设7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这意味着社工服务机构能有一个较持久的、提供社会服务的平台,社工机构也面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