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社工面试候选人伍敏君事迹(二)

作者: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会员中心宣传组    来源: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    时间:2014-02-21

个人事迹

伍敏君,中山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总干事中级社工师,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岗位已达5年。在这5年期间,本人一直坚守岗位,高标准地要求自己,现把人生的不同阶段的感悟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    一线服务:说不出的无助,却让人感到甘甜;

20096月至201210月期间,本人任职社区调解员一职。一开始在职位上,感受到强大无助感:作为初出茅庐的一线社工,如何调和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冲突,如何协助社区达致社区自治的目标?带着无助感,努力地摸索定位。最终,在短短的三年里,本人努力学习社区的村规俗约、民事和经济法律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计生法、选举法等,并借用知识参与到各宗调解事务中。最终,本人协助社区成功调解工伤纠纷3宗,社区公共事件、居民家暴、邻里纠纷等调解事件超过10宗,协助司法所、社区开展法律宣传大型活动多场。

案件的成功调解,服务对象的一句“谢谢”,不禁让人感到甘甜以及被认可。同时,在这三年里,本人被推选为调解工作先进个人、镇优秀党员、镇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二、    管理工作:摸着石头过河,努力突破现状,突破自我;

为了突破自己,本人选择往管理工作发展,从201211月起任职于中山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总干事(机构总干事一职是空缺状态)。缺乏管理经验的本人在无人带领的状态下,逐渐地摸索,既借用各种培训平台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务能力,又密切与同工联系,了解一线社工的心声,也与项目负责人讨论,共同探讨机构的发展方向。本人在机构外还积极参加中山市民政局社工科和中山市社会工作协会等组织的各类会议,并在会议中主动发言,希望能够将一线机构的心声带到政府层面,为社工行业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经过了一年的摸索,在本人的带领下,机构从17人的团队扩大至30人的团队,服务项目从原来的3个社区项目1个学校项目(学校项目当时仅有3所学校,且在20121231日结项终止合作)兼2个小型专项项目发展至4个社区项目2个学校项目(学校项目发展至9所学校)兼6个小型专项项目,且在201312月底机构的2个社区项目结项评估中全部获得优秀成绩。

在服务拓展的基础上,机构在这一年期间还获得从市级到国家级共计6个荣誉称号,即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广东省优秀服务专业社工服务项目、广东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项资金20万、广东省人才实训基地、中山市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5万、中山市“博爱100”优胜项目2

在机构2013年表彰大会中,本人被同工推选为“突出新锐”阳光人,可见,这一年的努力是得到同工的认可与赞赏的。

三、    未来道路:遥远但光明,坚守便是成功;

社工行业未来的道路正如“革命尚未成功,我们仍需努力”的描述一样,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让社工机构发展得更好。本人认为:首先,经济来源要稳定以及多元化,单一的政府购买资助来源会让机构容易陷入困境;其次,服务成效应着重关注,社工视角更多是在指标的完成,如何将产出的视角转变为成效的关注就显得尤其重要;最后,机构内部应着重培养内部人才。对应这三点思考,在2014年,本人会在机构内部做出新尝试:

1、   发展收费型项目,拓宽收入来源;

2013年里,机构已经尝试发展“读写障碍”社工服务项目,并获得社会支持资金数万,在有限的资金下,机构会率先做好基础性工作,如人员培训,并尝试进行收费型服务,以拓宽机构的收入来源,进一步稳定机构的发展路径。

2、   运行过程质量管理模式,重视成效管理;

过去的管理模式更多的是行政工作的终端管理,不仅增加社工的行政工作负担,还促使社工更多地关注指标产出。因此,本人会在2014年尝试运行过程质量管理模式,重视社工的成长,并引导社工重视服务成效。从成效出发,展示社工专业,是社工行业持续发展的硬道理。

3、   重视人才培养,避免扁平化管理;

在小团体的机构内部,人员管理一般是两条线,管理人员和社工人员,而管理人员又是以机构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为主,在机构逐渐拓展和人员不稳定的前提下,不利于机构的稳定发展。因此,在2014年,本人会带领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层级性的培养,如讲师人才、督导人才、管理人才等,既发掘社工的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被认可度,又能降低机构的人员运营成本,还能有效避免扁平化的管理,促进机构民主科学的发展。

在这5年的社工实务岗位上,本人一直努力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很欣慰的是,总能够遇到支持我的人,帮助我在每一次迷茫中找到方向;很感动的是,总能获得同事、服务对象的认可,让我在社工道路上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