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社工面试候选人黄汉威事迹(六)

作者: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会员中心宣传组    来源: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    时间:2014-02-21

 个人事迹

黄汉威,广州市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项目发展部主任。

20093月,我有幸进入了启创,开始了我作为一名社工的生涯。回顾从大学到现在的社工经历,我发现了我的工作历程充满趣味。

寻找

作为一个“新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里面很少能够找到实践的机会,寻找自我专业认同成为了整个大学一二年级的主题,但是2007年的5月,我参与到一个特别的工作中——“赵广军生命热线”副队长。当时是作为一名社工学生,参与到这样一个完全无前例可以借鉴的工作,压力可想然之,但是这个“参与”带给我的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赵广军生命热线”中,我接触到各种的求助电话,从个人情感问题、精神问题到家庭结构、家庭暴力问题等等,这些经验都让我了解到社会在“求救”,社会上有各种的需要,需要有相关的力量进行回应,而社工必定会成为其中的重要力量,但是社工自己又能够怎样增强自己的助人力量呢?在发现了专业认同后,我开始寻找专业的道路。

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身边的同学都在纷纷找工作,为工作四处奔波,因为作为当时的社工学生,我们对于“社工”这个专业未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当时有志从事社工行业的同学不多,但作为一名大四学生,我的着眼点却放在了毕业论文上,因为我的题目是《以科学发展观看国内社会工作发展》,期间我与另外两位同学奔走于各个机构和高校,对行业发展进行了访谈,更好地认识当前的社工发展形式。当时我有幸与各位专家和行业同事进行了交流,给我很深印象的是,“作为开拓者,能够看着这个行业发展并且在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过程啊!”,那时是2008年底。那时开始,我就意识到,“社工”将会成为我人身的关键词。

成长

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社工,在不断的学习,启创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给我成长。首先,我在作为一名社工,并非直接接触服务,因为我当时作为一个拓展部的社工,更多的需要为支援整个机构提供自己的力量:一方面,跟进机构的各类项目,包括省荣军医院康复医疗社工项目、越秀区居家养老服务、外来工服务项目等;另一方面也参与到直接的支援服务,如支援青少年服务开展大型社区活动,策划并带领香港浸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义工服务团,到四川汶川和北川进行服务,协调带领香港小童群益会国情交流计划的内地服务团等;再有一方面就是前线实践服务工作,进行文德路小学学生抗逆力项目-突破自我。这一系列的经验对我个人社工生涯的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我更加认识自己,因为更加认识自己,所以更加知道自己与人相处的优势。

我记得当时带领香港浸会大学的学生到四川进行支援的时候,面对天灾所致的各种地理上的险阻,需要我们随时适应变化的环境,其中在我们去汶川陈家坝乡的时候,有一段在悬崖上的道路阻塞了,但是离目的地还有一定距离,30几名义工和同事被困在路上,而且汽车师傅也怕回不了头,所以不敢前进,情况比较严峻。但是我立刻与同事商量了一个应对方法,一方面安抚了汽车师傅,另外一方面乘坐摩托车到事发地点寻找出路,最终汽车师傅答应把我们载到最近的下车地方,然后与义工徒步了一小段,然后坐上我们刚联系好的小面包车,最后颠簸地到达了目的地。这一次让我更加了解社工的弹性,环境在不断变化,我们社工的想法也要随之作出相应的回应。

在社工的经历中,我还有幸成为我们机构的外派社工,支援了2010年的亚运会,在亚运城运动员村的媒体宣传部服务,一方面培养志愿者参与媒体宣传的服务,另一方面直接提供服务给采访亚运村的各国记者朋友。透过这次的经验,我将社会工作专业所教会我的东西,转化到亚运的工作中,为记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从亚运回到前线,我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挑战,参与到广州市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中心,服务了其中的广卫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积累了前面两年的经验和结合自己的成长,让我了解到基层需要的重要性,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这几种工作手法需要得到灵活运用。无论是实务的综合,还是行政的综合,都需要我们保持逻辑的思维,不断调整服务来适应社区的需要。

“…当社工忽视社工专业的社会本质和社会目标,就会容易远离被压迫者和弱势社群,令到很多的社会不公义不被看见…”甘炳光教授的这段话也是我在广卫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广卫家综”)三年服务的思考,在三年的广卫家综的服务经历,我都不曾离开社工专业的社会性。如何用社区的力量去回应社区的需要,努力寻找了一个社会持份者之间的沟通平衡点成为了我成长的“烦恼”。

一路同行

2013年,在广卫家综的思考得到了机构的支持,到现在为止,我作为机构项目发展部的负责同事,参与到促进服务发展、整合社会资源的工作,一方面整合了企业、基金会的资源补充了服务发展的需要,如整合了香港城市电信的资源为外来工子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支持等,另一方面结合机构服务发展,以理性发声、众筹等创新手法整合社会资源,如青年人的“万事屋的暖春计划”、“街头一小时·温暖一‘被’子”为困难家庭筹集棉被活动等。

在行业日渐发展的同时,我发觉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职业,需要一个行业之间的互相合作及共同进步,所以在行业发展的大局观下,我统筹了第一届“启明星”社工学生实践计划,获得了香港热心人士的支持,为社工学生自主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平台;另外,通过资源的整合,联合行业内的其他服务机构共同使力,策划了困难长者的完梦计划,获得本地青年企业家组织的支持。

从心出发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在不断的成长,社工行业也在不断壮大,就像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一样,我们都会充满了困惑,不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面对什么,却不知不觉地感到烦恼和不安,希望一切顺意最好。但是社工不正是因此而出现的吗?两年前,我和几位青年义工朋友创作了《励志歌》,说的就是成长充满烦恼,但是我们都要“…要从心出发,别害怕去挣扎…”,因为我相信社工是世上的光和盐,而我一直都坚持“将光带到最黑暗的地方”(出自《流浪航世界杯》)。